解读尼克尔镜头 一篇很值得一看的文章

原作者: 海洋 2013-6-30 21:25 4119 0 admin

第二种: 多镜头组合

讲之前,先交待一下,算下来,sofar,笔者在镜头相机上的花费在一万美金左右,因为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其间深感一个简单的理论指导,很需要。笔者谈过的镜头都用过,大多数都有过。

例外一个笔者深入研究的原因, 是笔者简直不敢相信, 发现变焦在14-200mm, 基本上一通天下。因此真的拿出NIKON的一个个镜头结构图研究。发现ED和ASPHERINC LENS对变焦的性能贡献极大。才得出这样的经验理论。一定不完善,所以才应用PHOTOZONE的MTF数据来说明问题。笔者是一个一个将PHOTOZONE的数据输到电脑里的。仔细分析的。

需要强调的是, 这是针对变焦的, 和定焦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NIKON、CANON硬是将ED/Aspheric Lens的成本搞下来,那个时候,定焦拼的是设计,做工, 用不起这些镜片。 但是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变焦头的性能。

ED/ASPheric镜片对画面的提升,说明了新材料的引入, 有效的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这和¥10的电子表,和手工的瑞士手表,对可以起到同样精确的地步。

另外, 笔者从未接触过除NIKON,蔡司以外的镜头,因此笔者的理论主要是用来理解NIKON,大概只能用在NIKON的上面。

每个定焦头都有优点, 但是总体上说, 如果不是蔡司几个新的定焦头的横空出世, 那是全盘退守到特殊领域。

85/1.4, 拼的是焦外(分辨率所以还不如85/1.8), 105搞微距, 还有DC, PC之类的头,那不是我们玩的。音响发烧友还记得真空管吧,大多数定焦头的摄影者, 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他们的照片比变焦好的原因是, 他们很好的用了定焦, 用多了,对镜头很熟悉,功夫下到了,自然好。变焦,如果如懒人那样用, 光靠手指头,那是没法和定焦比的。这是笔者另一个很重要的强调点,认真再认真,有益于下面多镜头的选择。

成像质量和镜头价钱没那大的关系, 在NIKON里, 50/1.8在自己的焦段所向披靡, 才$100.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快速了解镜头,选择镜头, 使用镜头, 然后好好向网坛上出好片的艺术家学习,出好片,是笔者写此文的愿望。买牛头就是买瑞士手表,特别是Cartier ( 不俗的珠宝)。

我们来看多镜头组合。

再次重申一次, 笔者摄影是业余的(文章写的不好, 理解不对的地方,多多见谅),光学是天天受熏陶,发烧是真的。进入到多镜组合,那是进入到一个要花钱的地步, 玩单反摄影的人, 有钱人多,但是艺术家也多,这里就要谈品味了。谁让摄影和艺术沾光!

我想品味, 就是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不论多少价钱, 你知道在你手里的是最好的, 因为知道是最好的,所以会有一种满足,一种从容。发烧,就是追求一种完美的感觉。玩过音乐发烧的人, 会有类似的感受。 之所以镜头精益求精,那也是对完美的追求。 Nikon 有很多偏门的镜头, 笔者不讨论了。 镜头还是要用的。

笔者不建议所谓的17-35,24-70, 70-200的配置,很多人认为那是最好的,笔者认为那可能是最贵的,最重的(小于200mm的焦段), 是误导。 如果是公家的例外,自家的话,金钱味道如三个镜头的重量一般,太重,像镶满了钻石的劳力士。 笔者还是喜欢不带钻石的Cartier 的感觉。因此建议最多拥有其中的两个。如果你说三个头都有,除了知道你有钱, 你的品味无从谈起。

器材发烧友, 有收藏的味道。 那么我来推荐一下笔者认为NIKON做的最好的牛头, 70-200/2.8. 或者说,有那么一点legendary 传奇色彩的头。 如上所说, 有5片ED, 按我的说法,成像色彩最好。新版的24-70,有nano 镀膜, 但是3 个ED, 70mm 处, 还是XZP胜。之所以说有点传奇色彩,实在是因为问世以来,没人说成像上什么太大的缺点。

D3上的事情, 只是对个别人有影响。 笔者看到一副漫画, 一个人抱着XZP睡觉,深有感受。 做工一流,成像一流, 大大的眼睛。在70-200焦段, 有很多有名的定焦头,但是NIKON用上了所有的, 包括VR,愣使 XZP站住了脚。建议拥有。 XZP在美国经常缺货。

关于24-70, 17-55, 如前所述,那是很适合就玩一个镜头的人。那是最佳选择。但是想玩的更好,笔者认为最好在这个最常用的焦段放弃这两个牛头,因为经验告诉我,在广角端和长焦端, 经常出好片,几率远远大于24-70、17-55. 如果明白这个, 水平会上升很大的。

因此, 先建立个工作平台 (不到$750), 先练兵, 笔者天天带着50mm.

(1) 对DX, 用 16-85VR + 50/1.8。 16-85VR, 两ED + 3 ASPHERIC Lens, 结构材料如17-35, 14-24, 12-24这些名头,外加VR超过2.8光圈,在用50/1.8弥补大光圈事实上胜过17-55,,和24-70差不太多。你知道手里拿的是目前在DX上成像最好的头,和那个人类镜头设计上最好最简单的名头。这样的组合, 到那都方便。 16-85是新头,我认为是NIKON市场定位清晰,积攒了很多DX经验的结 晶。

(2) 对FX, 用24-120VR + 50/1.8. 24-120 VR, 两ED + 2 ASPHERIC Lens, 是这个波段的合理。美国的一个著名园林摄影师大多数 , 好照片都是用它拍的。

然后, 在长焦端和广角端, 慢慢收集名头。 先收集长焦的, 在收集广角的。 因为长焦容易点, 广角要求高。

(3) 长焦端, 70-200/28, 不会后悔的选择。 如前所述, NIKON做的最好的镜头。 85/1.4, 最好的bokeh背景。 这两个头, 都有些传奇色彩。 8514另外一个优点, 光圈大,暗光摄影,拍摄舞台,不会让人误解认为是恐 怖分子, (在美国, 是XZP的一个问题)。 注意了,这两个头,无所谓DX或FX,英雄风范。将近$3000.

(4) 广角端, 多用于风光, 不建议大光圈。 最近蔡司的18mm 新头,是3.5的光圈。 如果是高手, 12-24/4 比较好,如果像我一样的业余, 建议先用16-85 对付一阵子。 14-24/2.8, 那个样子不太接受。个人觉得NIKON的广角定焦比较混乱,一方面被自己的变焦冲击的狼狈, 另一方面被蔡司的头冲击的一败涂地。尽管大家不太相信MTF,但是我是信的,那几个数据看了都不用争论, 几个NIKON广角定焦, 我是NIKON的设计师的话,压力会很大。因为在广角端,蔡司的手动聚焦的缺点,反而是优点了。 如前所述, 定焦头, NIKOn 不思进取,但NIKON目前一定在努力夺回市场,不久会有新头的。 因此建议等等,目前需要处理一下手里的几个广角定焦头。

关于光学成像的评价, 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测量方法,这是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笔者知道几个美国朋友正在出去开一个测量MTF的公司。希望他们成功, 可以消除很多争论。但是争论也是一种乐趣。

关于镜头的设计, 关键在于一个出发点,这需要很有经验的人, 然后交给计算机。 算得是很准的。但是好的设计,需要对工艺的理解。镜片的研磨, 经常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出问题, NIKON的长处在于擅长将高质量的研磨技术,规模化。

镜头还是传统产业, 利润不高,笔者天天见面打交道的人, 设计的镜头买$4000. 哈哈! 一个日本的1mm 直径的球面镜还要好几美金。这方面NIKON还是厚道的。

最后笔者评述一下目前NIKON的产品策略和其中值得表扬的理念。

笔者的ED/Aspheric lens理论, 是为了便于对nikon变焦镜头理解,在一个的设计理念风格,一样的质量管理,应当从成像质量是可比的。 用这个, 可以知道手里的头优点在那里, 然后用在其长处。(蔡司, CANON, SIGMA, 等,不可比)。

定焦和变焦之争, 有点脑子的,都不难得出结论, 定焦理论上是最好。 但是, NIKON, CANON 不遗余力,逆流而上,硬是让变焦达到了一个和定焦可比的地步,如果是如果有人疑惑我对定焦变焦现状的评论,就是疑问NIKON做事疯了。

如前所述, 70-200, 是变焦里面的精品, 一方面得益于人类百年来的设计精华,伽利略时候就设计望远镜了。另一方面,工作在一个艺术表现力很强的焦段, 最后是因为长定焦很重,因此变焦的优点表现的很明显,一个70-200, 相当于好几个长定焦。因此, 用料最充分, 做工好, 用尽全力,VR, 2.8光圈,做出了的东西,自然最好,是明智的商业决定。NIKON的钱,你的钱,全部用在刀刃上。

17-55( 24-70), 全能冠军, 但是没有做到出类拔萃, 很遗憾。这个焦段实在是竞争激烈。我是NIKON老板的话,对此应当是不满意的。 我们满意不满意,是另一会事了。17-35, 14-24和广角端, 我个人认为, NIKON的产品定位, 出现重大问题, NIKON的钱,你的钱,都没有用到位。有人敢想不敢说, 我来说好了, 根本就不需要2.8恒定光圈, 也不需要AFS。因为广角大多数用在风光,都是小光圈,这里面应当利用此特征,收口径,出精品。

NIKON 后期可能意识到了,推出了12-24/4的小光圈,放弃了28/1.4的名头,但是可能因为和CANON你有我也要有的愚蠢想法,没法放弃从12-200的恒定光圈变焦的产品策略。 结果是, 17-35,和17-55焦短重复, 14-24,难看的大头,美学上不接受, 不管广角定焦的死活,咄咄逼人的广角变焦,把自己的定焦逼上绝路,但是结果都没有做到出类拔萃,蔡司最新的18mm, 光圈才3.5, 不是变焦, 不是2.8, 还是手动,行家看了,就知道功夫全用在镜头设计和用工上,结果是不说了。我想NIKON是该好好反省的。 镜头是要用来满足人民需要的,风光片,需要的是CORNER to CORNER sharpness, 对清晰度要求极高。

关于NIKON, 已经从一个制作镜头相机的,演变成一个很复杂的公司,大家要非常小心全副和DX的争论。这里笔者大概分析一下NIKON和CANON上的市场策略。

如前所述, NIKON从光刻机市场上利润惊人, 一台机子, 可以高达上亿,因为数字相机对芯片的大小要求大,需求量很大,因此非常符合半导体芯片的利益, 目前是8英寸和12英寸的芯片,如果懂得话,可以算一下,一片出不了几片,这是成本的巨大障碍。如果需求大的话, 半导体芯片厂可以买更多的光刻机,买更多的光刻机, NIKON获利越多。目前400mm 的厂子还没有建好,因此全副的价钱还下不来。 这方面, canon 比NIKON显得商业气息很重,急不可耐。但是45nm, 65nm 的光刻机的需求, NIKON和CANON已经很高兴了。

所以, 从商业运作上, 从自己的利益上, NIKON, canon 需要刺激消费者对全副的需求,自己可以获利更多。这也无可非议,只是大家注意的了。

下面是笔者最想讲的, 大家应当感受到, NIKON内部,有一股极强的技术力量和顽强的理念,坚定不依的走变焦路线,全力攻取定焦的最后法宝, 大光圈。 那手段就是全副了。 这一点笔者极为欣赏,你说定焦强, 我变焦就是要打败你。首先用VR,现在用全副上的特点, 可以用高的ISO, 来取代大光圈的优点。 这一点, 大家可以看到, NIKON没有将分辨率例如24MP,仍是12MP, 把ISO放到首位。相比 Canon的24MP 相机,canon 显然是把力量放错了地方。 NIKON 12MP的D3, 也是告诉大家, 12MP 目前是足够了。

尽管网上很多人, 不认可变焦超过定焦, 认为不可能, 但是NIKON 的技术领导层面,就是相信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变焦就是要超过定焦。 笔者对此再次表扬, 非常欣赏。

蔡司, 对目前定焦的贡献, 对完美的追求, 非常欣赏。

从镜头讲起, 一直到变焦和定焦, 摄影无非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 一种对极致的追求。 人生也一样。

123
收藏
收藏
赞
分享
分享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

关注抖音
阅读排行榜